“双走访”发现致富路“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何国彬(左)与村民交流老鹰茶种植技术

  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这里有1万千克老鹰茶茶杆,双走访你们什么时候来拉?发现”7月8日,刚刚吃过午饭的致富雨城区人大代表、上里镇中里村党支部书记何国彬拨通了茶叶收购商的老力电话。

  “老何,产业我过两天就来,新活一定给我留着。双走访”听到对方的发现回答,何国彬轻敲了一下桌子,致富回复:“好,老力等你!产业”

  1万千克老鹰茶茶杆,新活就是双走访整整1万元,何国彬脸上的发现笑意更浓了。

  深入走访觅销路

  重振产业发展信心

  何国彬与茶打了几十年的致富交道,对茶叶有特殊的感情。“中里村多云雾,山势地形气温都为茶叶生长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何国彬说。在这样环境中生长的老鹰茶,品质好、病虫害也少,是制作成品老鹰茶的优质原料。

  然而,这些老鹰茶曾给茶农带来不少困惑。

  早在1997年,当地群众就有种植老鹰茶的习惯,茶树特别适合当地气候,长势良好。2002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出台后,原中里镇在听取村、组、群众意见后,根据当地实际,下达退耕还林指标给建强村、张沟村、龙泉村、中里村4个村,用于种植老鹰茶,种植面积约0.7平方千米,但因无龙头企业带动,无自身品牌,未进行市场开拓,社会知晓度不高,仅靠散户自身销售为主,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致使产业效益受阻。

  “老鹰茶嫩芽采摘时间前后最多一个月,在这个时间段内没有收购商收购,那这些老鹰茶基本上就不会有收益。”何国彬说。收购商每年就收半个月左右的老鹰茶,很多茶农来不及采摘,眼睁睁看着银子化成水。加上收购价也不高,严重打击了茶农的积极性。

  何国彬当选人大代表后,走访成了他的常态。深入辖区群众,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近年来,中里村种植猕猴桃因多次遭受病毒侵害,猕猴桃产业逐渐淡出了群众视线。如何搞好产业结构调整,让群众在产业增收方面迎来新的突破?何国彬陷入了沉思。

  就在何国彬冥思苦想,到处寻找打通制约中里村发展瓶颈的路子时,机会来了。不久前,何国彬做绿茶生意时,认识了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想要收购1000千克老鹰茶,因为受疫情影响,原来收购的途径行不通了。何国彬立马想到了十多年前4个村种植的老鹰茶,但是种植不成规模,且这么多年都是农户自行销售,现状究竟什么样,何国彬心里也没底。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何国彬开始了老鹰茶的收购。

  联系茶农、实地采摘,一个上午,何国彬就收了1500千克,这个数量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与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联系后,收购价格稳定在14元/千克。

  何国彬成功找到鲜叶的销售路子后,又辗转联系到了重庆做凉茶、做火锅底料的公司,很快,上万千克老鹰茶的茶杆也成功卖了出去……芽子、鲜叶、茶杆,今年通过何国彬牵头,中里村现有的老鹰茶产值已达300余万元。

  “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种了17年的老鹰茶,第一次卖价这么高。”中里村村民胥大伦乐开了花。他说,最让人惊喜的是,老鹰茶茶杆也能卖钱,1元钱1千克,仅茶杆就卖了1000多元,加上茶叶的销售收入,一个月时间挣了一万多元钱。

  一鼓作气探究竟

  找准致富奔康路

  一株老鹰茶,全身都能卖钱,不少村民心动了。

  何国彬敏锐地察觉到村民的这一变化。为了不让村民失望,何国彬开始行动起来。

  考察老鹰茶市场、查阅资料、询问专家、向茶农了解情况、前往茶企实地考察……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更加坚定了何国彬带领群众发展老鹰茶产业的决心。

  何国彬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前的市价,老鹰茶干茶平均60元/千克,一株3年树龄的老鹰茶能产0.15千克,8年树龄的能产1千克左右,15年树龄的老鹰茶能产2.5千克左右,按照现在的种植规模来算,效益远远超过其他产业,且这里有十多年的种植基础,新栽种难度不大。

  何国彬马不停蹄开始着手成立老鹰茶专业合作社,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已种植的增加面积,规范、集中种植,尚未种植的他不厌其烦地讲解、算账,动员群众在现有的玉米、绿茶地里套种老鹰茶,提升附加值。同时积极引进重庆老鹰茶茶业有限公司和什邡蓥中白茶有限公司进行长期合作。

  不少村民行动了,在玉米地里种上了老鹰茶幼苗。中里村的覃开华就是其中一个。

  “今年我种了几百平方米,我相信何代表,相信老鹰茶有出路。”覃开华说。

  如今,走在中里村的田间地头,看到的是长势良好的老鹰茶。

  申请品牌、申请地理标志、做大做强中里村的老鹰茶产业……这些已经纳入何国彬的规划之中。

  上里镇中里村的老鹰茶产业发展红火,冷落多年的“老产业”正逐步焕发出新活力。

  “一家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共同富裕才是。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他们干实事、谋福利,这个代表才没有白当。”何国彬说。

  卢林泽 张洪荣

  记者  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