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朝阳产业” 人造板业缘何成了“坏孩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公培佳 南宁、梧州、被误板业佛山报道
热播动画片《熊出没》中的人造光头强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挥舞着斧头,对着一棵棵参天大树砍砍砍,缘何然后一车一车地运给背后的成坏李老板。与此对应的朝阳产业新闻是,一周之后的被误板业2017年起天然林将全面禁伐。
“一部动画片几乎误导了一代人。人造”广西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路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缘何大呼“被误解”。成坏她认为,动画片的盗伐行为的确要被谴责,但作为用林大户的人造板行业则不免被误伤。
事实上,广西三威所在的人造板行业所用的原材料基本都是树木,每天都在砍树。在外界看来,它们就是破坏环境的“坏孩子”;就连环保部也一度把人造板列入了高污染、高能耗的“双高”目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还把此行业的退税优惠进行了消减。何误之有?
《华夏时报》记者近日深入广西、广东人造板行业采访,听到的声音都是:误解太深。对此,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首席专家孙建则对本报记者称:“以人工林为原材料的人造板行业不但不是环境破坏者,还是国际上流行的绿色产业,在国内更是朝阳产业。”
12月初,广西另一家人造板行业巨头丰林集团收到了1584万元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退税款。这也给去年至今那场多个部委关于人造板行业在不在“双高”目录、能不能享受退税的对话作出了回答。
事关“正名”的对话
一波三折。
12月3日,上市公司丰林集团发布公告称,三家子公司共收到今年6至9月份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退税款1584万元,但还需归还2015年7月至12月申请享受的增值税即征即退税263万元。
就在两天前,丰林集团创始人刘一川在南宁办公司还对《华夏时报》记者强调:“人造板是环境友好型产业。”那么,2015年7月至12月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5年6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通知》将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的退税比率由80%降为70%;同时规定凡列入环保部“双高”目录的产品或者重污染工艺,不予享受退税待遇,该调整于当年7月实施。而不久前环保部发布的“双高”目录中,这几种人造板赫然在列。也就是,它们面对的将是“零退税”。
“享受了20多年的国家退税政策被终止,对人造板产业打击非常大。”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工业一所所长张忠涛,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他告诉本报记者,林业局、协会当时紧急和相关部委进行了协商。
据悉,我国已成为人造板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2015年全国人造板总产量为28680万立方米。
张忠涛详细讲述了持续半年、涉及多个部委和单位的对话过程:2015年7月-9月,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分别向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就有关问题进行请示和汇报;10月20日,协会应邀会同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到环保部沟通和说明情况,接着连续召开了两天专题会议;在多次函件往来后,环保部政策法规司11月6日召开了专家咨询会议;两周后,国家林业局召开“人造板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研究会议”;12月9日,协会在给环保部的复函中重申,人造板产品不属于“双高”产品;12月17日,环保部发文为人造板产业“正名”,在符合相关标准后,不再列入“双高”目录。
“这一结果的获得来之不易。”一年后,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秘书长石峰向本报记者回顾时仍存感叹。尽管在对话那半年,人造板企业还是没能因政策已实施享受到退税优惠。
事实上,涉及人造板产业类似的对话至今仍在继续。记者拿到的一份中国林产工业协会10月20日的红头文件,正是对环保部《关于征求高污染燃料目录(征求意见稿)》的复函,函中称“该目录出台将对我国木材加工及人造板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保护者还是破坏者?
满头白发的刘一川说他很少在公开场合发言,容易得罪人,但他元旦过后要专门去趟北京,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人造板产业多是民企,需要声音支持。外界对这个行业缺乏了解,不是划入污染行业就是归为环境破坏者,只有深入调查才会对这个行业仍充满信心。”刘一川称。
据石峰介绍,和需要大口径木材的实木家具、红木家具不同,人造板的原料是人工林的速生木材和木材边角料,天然林有砍伐红线,人工林的利用却是林产的一大功能;而木材是现代四大基础材料中唯一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的绿色材料,欧美林业发达国家基本实现越采越多、良性循环。
广西林产行业协会理事长李可夫告诉本报记者:“广西人造板产量2000年60多万立方米,2005年超过300万立方米,2015年则高达2000多万立方米;但同时的森林覆盖率分别是41.4%、52%和62%,森林资源越用越多。”
“这是名副其实的循环经济。”孙建说。
“就像种庄稼一样,速生林到了生长周期必须收割。”马路以三威的主要原料大叶栎举例,其成长周期为4至6年,到期不砍就会空心、生病。这和孙建的分析一致:到生长周期会排放二氧化碳,反而造成污染,把森林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林农产生效益,反过来促进种植积极性。
在孙建看来,人造板产业能够实现小材大用、次材优用,是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目前国内人均消费0.4立方米,世界平均则是0.67立方米,更是朝阳产业。
记者调查发现,常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人造板企业早已走上了“林板一体化”的造林路,既砍树又种树。大自然家居董事局主席佘学彬算了下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们每砍一棵就种了10棵。”生活家集团总经理林德英提供的数据是:母公司自有林有400万公顷。记者在丰林集团加工厂看到了堆积如山的速生桉,其背后是自有的20万亩速生林;而拥有10万亩的原料林基地三威公司,目前正在谋取上市。据马路透露,登陆资本市场有利于壮大造林规模。
而在被指责最多的人造板甲醛污染严重问题上,记者走在上述多家公司工厂,闻到的除了原木香竟无污染和异味,而人造板规模企业基本都达到了E0、E1级最高环保标准;其中,生活家集团研发的除醛漆已被行业广泛应用,不但不会产生甲醛,还能吸收消解室内的甲醛。
尽管如此,两个小故事还是听起来心塞。
一个是石峰讲的:福建的一家工厂生产线关闭,原因是明明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却不让砍伐,吃不饱;一个是马路讲的:她跟银行打交道被问到最多的就是“你们是不是环保产业”,每次回答这个问题时都很沉重。
绿色之路任重道远
“时间会还个清白。”佘学彬给记者说这话不久前,他刚刚捐了1000万元用以开展“中国绿色版图工程”公益植树,而这已是大自然捐的第二个1000万。他说,不希望叫他地板大王,而是种树大王。
但问题是,如果光头强错了、盗采者错了,那质疑人造板是“坏孩子”的人都错了吗?显然不会。在人造板龙头企业能“林板一体化”、符合环保标准的身后,却是整个行业的乱象。“不得不承认,市场上劣质产品的确不少,毁坏了产业名声。”马路称。
记者拿到的一份权威报告显示,我国人造板企业普遍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大多数人造板企业还停留在依靠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水平;而因甲醛超标被曝光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据悉,目前国内人造板品牌中,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屈指可数,通过欧盟CE认证的企业也只有20多家。
“2016年,24家品牌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高达60%。”石峰说。然而,更多的人造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可能就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森林资源的破坏者。2016年人造板产业发展格局与趋势报告中称,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市场将加速向具备一定品牌效应、有自有林木资源供给的人造板企业靠拢。
不仅如此,人造板产业的国家标准滞后、行业标准偏低、林权改革未完成、木材进口难度大、融资和税收优惠难保证,使得其绿色之路道阻且长。
“人造板国家标准修订迟迟没有完成,目前已上报国家标准委。行业发展又亟须一个高标准,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才赶在2016年前发布了社团标准。”张忠涛称。
对此,石峰表示,协会刚刚发布了《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标准》,目前正推进《中国木材合法性认证标准》相关认证工作,2017年将陆续编制、修订发布《中国林产工业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中国木质林产品品牌评价标准》等社团标准。
“林权改革不到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公司想大量买林地,但受制于政策,买了可能都不知怎么经营。”林德英称。
临近年底,国办发〔2016〕83号,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提出放活生产经营自主权,并引导集体林适度规模经营。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解读称,目前集体林权已落实到位,如何把集体林资源这一巨大资产和集体林产权用活、用足,增加林农财产性收入,还有许多政策需要建立健全和细化规范,并且要为林权融资“打通最后一公里”。
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是,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在林业重大生态工程、国家储备林建设、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重点领域运用PPP模式推进林业建设。
如果再加上林业资产证券化,这或许能让佘学彬感到些欣慰,他最近一次的讲演题目就是:《前十年,我很孤独;下个十年,有您陪伴》。